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官方微信 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注册忘记密码

深圳特区便民网为用户提供及时的沟通交流平台,内容覆盖港澳台、深圳圈子、中国黄页、离岸问答、外贸圈子、软件下载、租房、招聘等,微信扫码登录发表所见所闻

扫码登录深圳特区便民网

查看: 85|回复: 0

古汉语的“平上去入”四声是怎么回事,现代人应该如何学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1 17:0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广东省深圳市 电信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本文为newKevin原创文章,欢迎转载!
https://www.sztqbmw.com/thread-75542-1-1.html
  现代汉语中的“四声”,即一声、二声、三声、四声,或者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直接来源于古汉语的“平上去入”四声。

  但直到现在,百余年的研究下,我们依然无法完全弄清楚古汉语的“四声”到底是怎么回事,只是总结出了一些可能存在的“规律”。

  而这种情况也自然给现代人学习古代“四声”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平上去入”到底是如何演变为“阴阳上去”的?

  说起古汉语“平上去入”四声,它们的被发现是在南北朝时期,也就是公元5世纪末到6世纪初。

  或许是受到了“佛经翻译”的影响,当时的人们在译介这些外来文化作品的时候对汉语本身进行了比较仔细的探究。齐梁时期,沈约、周颙等人经常聚在一起讨论文学创作的方法,结果无意间便撞破了汉语“声韵”的秘密。

  他们发现,很多优质的文学作品之所以能给人以美的感觉,是因为其在声调搭配上都呈现有一定的规律性,这就使文学创作和审美从自发的阶段进入到了自觉的阶段,即这个时代的文人开始有意按照这种规律进行创作和鉴赏,并出现了“永明体”诗歌,也就是格律诗的前身。

  但这种方法在当时很少有人能掌握,即使是那些把控文脉的贵族阶层也难以理解。有一次,皇帝问周舍,他们推崇的“四声”到底是什么东西?周舍灵机一动,拍了皇帝一记马屁,说四声就是“天子圣哲”,这四个字正好是“平上去入”四声。

  在这个时代里,沈约曾经撰写过《四声谱》,周颙也有《四声切韵》,但均已失传。现在能探究到的古汉语“四声”其实是根据历朝历代修撰的“韵书”以及一些古代语音学者们的研究成果而推断出来的,不一定准确。

  在语音学上,声母根据发音的不同可以分为“清音”和“浊音”两种,其中声带振动的是浊音,不振动的就是清音。古汉语“平上去入”四个声调也同样据此分为阴调和阳调两类,其中清声母字是阴调,浊声母字为阳调。

  从目前的研究来说,普通话里的阴平大致与古汉语中的清声母平声相当,阳平大致与古汉语中浊声母平声相当,这两类在古汉语中都属于“平”调。普通话里的上声包括了古汉语中的清声母上声与一部分浊声母上声,去声包括古汉语中的去声和另一部分的浊声母上声。

  而古汉语里的“入声”在普通话中已经消失了,入声字被分散到了其他声调当中,这也就是所谓的“入派四声”或“入派三声”。

  从大概的统计来说,古汉语中常用的入声字约有600个,其中在普通话里读“去声”的占据40%左右,读“阳平”和“阴平”的分别占约31%和21%,读上声的最少,大概在7%-8%。

  普通话里鼻韵母的字都没有古代的入声字,而属于单韵母或复韵母,声母为m、n、l、r或零声母的,一般都读去声。只有少数字例外,比如“一、押、约、屋”等读阴平调,“额、膜”等读阳平调,“乙、辱”等读上声,“恶”上、去两读。目前没有发现明显规律,所以只能si记硬背,

  普通话里没有入声字,但南方的很多方言中却保留了。所以会讲南方方言的人对古汉语的入声字掌握起来就比较容易,方言里读入声的,古汉语里一般也是入声。但大部分北方人要想掌握,就只能对常用的600个汉字si记硬背了,没什么太好的方法。

  但需要知道的是,通过这样的方法只能大概知道古汉语“四声”的大致变化和归属,却无法知道这些字到底读什么音,因为还缺少一些关键要素。

  为何无法真正确定古汉语“四声”?有两个无法解决的难题

  无论是古汉语的“平上去入”,还是现代汉语的“阴阳上去”,都只是“调类”,而“声调”的确认还需要另一个关键要素,即“调值”。

  关于“调值”的探究,是从现代汉语开始的。上个世纪初,刘复、赵元任等语言学家从西方语言学中得到启发,开始对汉语声调的“调值”进行规范,创造出了“五度标调法”,对“阴阳上去”四声的调值有了明确的规定。

  他们发现,汉语中的声调是连续的,是从一个音滑向另一个音,中间没有停顿,于是便用类似“五线谱”的方式,将声调分出了五个标度,将声调的起始、转折和结束用数字来表示。

  在普通话里,阴平为55调,阳平为35调,上声为214调,而去声为51调,其中的数字就是调值。这就对每一个声调做了具体的规范。

  然而,古代汉语中并没有这样科学的规范,人们描述“平上去入”四声的时候非常模糊,比如“平声铿锵,上声苍老,去声脆嫩,入声直朴”等等,甚至用乐器的声音来类比,往往让人不可理解,不同时代的古代汉语使用者和研究者都难以互通。

  而问题就在于,就像现代汉语中那样,我们能说55调是普通话里的阴平调,而不能认为55调就是阴平调,因为方言里的阴平调值不一定是55调,比如天津话里的阴平调就是11调,听起来就比普通话更为低沉。

  同样的道理,古代汉语中的“平上去入”都是什么调值,现在已经无法确定了。

  除此之外,语言的变化有一定“随机性”,语音的变化同样如此,这种现象可以称之为“约定成俗”。

  汉语不像英语等语言那样,有严格的语法,其语序、虚词、声调等等变化都会影响汉语的使用。而一种语言的变化只要被多数人认可,就能成为一定时期内的语言事实,且具有了稳定性。这也就导致了汉语变化的规律性并不强。

  尤其是在语音这种随意性更大的方面,古汉语中“平上去入”四声的变化有时候也可能是受到了某一地区的读音影响,成为了一种语言事实,根本不具有规律性。

  所以,使用现代汉语的现代人学习古代汉语,想要完全掌握“平上去入”四声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只能说其中一部分字音的变化符合某些规律,但总有一些规律无法解释的例外,这就需要额外记忆了。
来了深圳,就上深圳特区便民网!www.sztqbmw.com
嗨!您好:
欢迎来到 深圳特区便民网。
我的名字叫丫丫
很高兴能够为您服务!
如果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还没有账号请微信扫右侧二维码或QQ登录。注册会员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