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二维码登录
很多时候,倾听比说更重要。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听孩子说话的时候,经常会有以下几种常见的听力误区: 一、家长听孩子说话时,漫不经心 平时我们成年人都很忙,有时候回到家可能还会带着手机处理工作。当孩子们过来我的时候,我们对孩子们说的话,虽然会嗯嗯、好好地和孩子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但实际上,我们仍然忙于工作,根本不听孩子们说话。 其实这样很不好,因为孩子看在眼里。久而久之,他会认为父母不重视他,然后他就不会发自内心地和父母说话。也许下次我们和他说话时,他会变得漫不经心起来。 二、孩子在没有寻求帮助的情况下,急于给建议 和孩子玩游戏、写作业时,当发现问题或错误时,家长往往急于指出错误并给出答案,但结果会让孩子不开心。他们会说:“我自己知道。” 我们应该对孩子有耐心,即使他们犯了一个小错误,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有时候错误只是他们学习的好机会,所以不要过早给他们建议。 三、孩子还没把话说完,就被过早打断 对于一些年龄比较小的孩子来说,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就没有那么强了。有时候孩子还没说完就被大人匆匆打断了。事实上,孩子可能不是这个意思。因此,耐心地听孩子说话,不要过早打断他。 四、否定和批判孩子表达不当 如果孩子说了一些我们成年人认为不可思议的话,父母经常会说,嗯?你怎么能这么想?马上给他否定,以后就不能再这样了。没有打断和批评,更有利于和孩子的有效沟通。按照有效倾听的步骤,我们可以等孩子说完再问他为什么这样想。下次你跟他谈事情,他会更愿意动脑想办法。要真正有效地倾听,我们应该避免上述的坑。 亲子沟通的有效倾听要做到以下三点 1.在沟通解决问题之前,我们要先和孩子做好感情和心理连接 就像站在和孩子一样高的地方。我们可以蹲下来看着孩子的眼睛,也可以握住他的小手,耐心地听他说话。当孩子说的正确合理时,及时给予孩子肯定和鼓励。 2.在孩子说话的过程中,要适当使用一些语气词 比如,嗯嗯,哦哦,好好,原来是这样啊,啊,然后等等,引导孩子继续表达。一方面可以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它对孩子的专注力起到了保护作用,因为我们不会打断或批评。 3.听完孩子们的话后,我们应该引导孩子们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重要的是找到一种方法来做到这一点,目的是甚麽?不就是帮孩子解决实际问题吗?这时,父母起着关键的引导作用。如何能给孩子带来更好的方法,就看我们之前是否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了。当你理解了他的心,孩子的心自然会打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