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二维码登录
6岁的孩子把电梯的按键都按了一遍,让电梯不得不每层楼都停下来,妈妈忍住尴尬和邻居们道歉,压住怒火告诉孩子不能这样做,但是孩子充耳未闻,根本不理睬,下次仍然这样做; 5岁的孩子经常在公众场合大喊大叫,爱发脾气,尽管父母耐着性子控制自己的脾气,讲事实、摆道理,但是基本没有效果。 难道不惩罚就没有教育效果吗?为什么孩子这么难沟通、这么不乐意配合?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的作者阿黛尔和伊莱恩找到了问题关键:在教导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往往看重的是结果,而孩子在意的是此时此刻的感受。 第一个例子里,按电梯键的男孩在学校经历了不愉快,妈妈却没有耐心听他讲完整件事,而是让他认真听课就好了。 试想一下,假如你是孩子,当你遇到问题,情绪极度低落时,父母无视你的感受,甚至否定你的感受,只是一味地站在高处指点和评论,你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他把怒气转移到电梯键上,他决定无视妈妈的感受,不理睬妈妈的怒气,正如妈妈对待他一样。 第二个爱发脾气的孩子,父母常沉迷手机,听不到孩子的“求陪伴”的信号。只有孩子歇斯底里的时候,父母才会放下手机去“理”他。而通常,父母是否认他的行为和感受的,于是他也拒绝和父母沟通,变得越来越叛逆。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的作者一针见血:当孩子的感受遭到否认或忽略时,通常会变得更加叛逆。尊重并接纳孩子的感受是开启沟通大门的第一把钥匙。 那我们如何做到尊重和接纳孩子的感受呢?不是第一时间制止坏行为或者解决问题吗?让我们来看看《如何说孩子才会听》里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技巧: 1、全神贯注地倾听; 划重点:在我们安抚孩子的时候,并不一定要马上找到原因,过多的询问有时候反而会给情绪不佳的孩子更多压力,反而是倾听会让他们更加自然和放松。 “倾听”意味着看着他、放下手中的事情、面向孩子。 如爸爸在看球赛,孩子来抱怨今天被好友打了。爸爸暂停了电视听孩子说,温和看着孩子,孩子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还高兴地自己找到了解决办法:你猜我会怎么办?我从现在开始和明明玩,他从来不打人。 2、用“哦”“嗯”“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 划重点:父母以关心的态度,用简单的话语回应孩子,孩子就能在叙述中整理自己的思路和感受,从而有可能自己找到解决办法。 3、说出他们的感受; 划重点:父母通常不会说出孩子感受,担心他们会更难过。其实正相反,孩子听到父母说出他的感受,心理会感到安慰,感觉到有人能理解他们。 孩子:我的小海龟早上死了。 爸爸:哦,是吗?真没想到。 孩子:我昨天还教它玩游戏。 爸爸:你和小海龟真是好朋友。 孩子哭:它是我的好朋友。 爸爸:失去好朋友挺难过的。 孩子:它永远是我的好朋友。 爸爸:嗯,小海龟也会永远做你的好朋友的。 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划重点:当孩子要一件家里没有的东西的时候,父母会解释为什么没有,孩子却越解释越不听。但是如果用幻想方式实现他们愿望,孩子的心情得到理解,他们会容易接受现实。 孩子:早餐我只想吃脆饼。 妈妈:真希望我家有啊。 孩子:我就要。 妈妈:听得出你很想吃。 孩子:我真希望马上能吃到。 妈妈:我真希望把家里的蛋卷变成脆饼。 孩子:那好吧,给我来一份蛋卷吧。 父母教育孩子一个最大的障碍就在于,父母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与孩子平等的对话。因此,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孩子的感受,比指责和说教更加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