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官方微信 开启辅助访问
注册忘记密码

深圳特区便民网为用户提供及时的沟通交流平台,内容覆盖港澳台、深圳圈子、中国黄页、离岸问答、外贸圈子、软件下载、租房、招聘等,微信扫码登录发表所见所闻

扫码登录深圳特区便民网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少数民族文学发展面貌: 记录民族前行步履 创造独具异彩华章 ...

2019-9-30 12:00| 发布者: Flora| 查看: 121| 评论: 0

摘要: 来源:中国作家网 | 杜佳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少数民族文学真实反映少数民族人民的心理、情感、思想,书写各民族由旧的社会形态向现代艰难转型的社会史、思想史和心灵史,具有独特价值;同时,少数民族文学鲜明独特 ...

来源:中国作家网 | 杜佳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少数民族文学真实反映少数民族人民的心理、情感、思想,书写各民族由旧的社会形态向现代艰难转型的社会史、思想史和心灵史,具有独特价值;同时,少数民族文学鲜明独特的风格也极大地拓展和丰富了中国文学的面貌,成为当代文学极富魅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少数民族文学概念内涵日臻丰富

1949年,《人民文学》创刊号的“发刊词”中提出“少数民族文学”的概念,确立了少数民族文学在中国文学整体格局中“新文学”的属性和在中国文学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少数民族文学从一开始就作为新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重视,这也表明党和国家促进各民族文学共同发展的决心,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得到了充分的制度保障,少数民族母语文学创作和汉语文学创作快速发展。

新疆作协主席阿拉提·阿斯木认为,在中国文学大家庭里,少数民族文学概念的提出,对民族文学事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国家大力支持民族文学事业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作协做了大量组织工作,统筹规划、面向基层、发现和培养少数民族作家,推出了一批扎根祖国大地,深入人民生活,讲好中国故事,具有爱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作家诗人,推动了民族文学的全面发展。

甘肃省作协主席马步升谈到,新中国成立之初,一些人口较多、历史文化传承久远的少数民族,其文学形态由原来的古典状态发展到现代意义上的文学书写状态;许多人口较少民族,更是由口传文学进入到现代书写状态;一些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人口较少民族,则开启了本民族文学书写的历史。如今,无论是人口较多民族,还是人口较少民族,都有了本民族的作家队伍和代表性作家,不少少数民族作家的创作水平在全国也属一流。中国文学的发展成就中包含少数民族作家的贡献,少数民族文学工作者正与汉族作家一道,成为“中国文学”旗帜下不可或缺的成员。

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常务副会长叶梅认为,少数民族文学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令人欣喜的风貌,给中国文学增添了亮丽的色彩,56个民族的文学成果在祖国大花园里百花齐放,万紫千红。如今少数民族老中青作家群落梯队完整、名家与文坛新秀并驾齐驱,小说与诗歌成就颇丰,各类题材均有不俗之作,以母语创作的多语种文学作品得到进一步传播,评论及少数民族文艺理论建设显著加强。

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是精神内核

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成立伊始,就把少数民族文学事业当作一项关系政治、思想、文化各领域的伟大事业来看待。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团结、弘扬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少数民族文学事业一以贯之的精神内核。

内蒙古自治区文联名誉主席、作协名誉主席特·官布扎布认为,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里,民族文学之花开遍了中华大地,不仅极大丰富了各民族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极大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内容与形式。如今,各民族文学已经成为民族兄弟们相互间敞开心扉、增进了解、加深认识的纽带,为促进民族团结发挥着独特作用。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联副主席石舒清表示,缺失了少数民族文学的中国文学是不可想象的。读藏族作家次仁罗布的小说《红尘慈悲》时他在心底感慨,这样的文学在回族文学里是没有的,其他兄弟民族的文学里也未必有,但可以引以为豪的是,它确实又是属于“我们”的文学。

独特美学丰富当代文学面貌

新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对外文化交流和交往不断扩大,文化语境发生了新变化,创作群体的民族身份意识更加明确,作品的民族风格呈现出新趋向。在现代化诉求和全球化浪潮双重冲击下,不少少数民族作家主动选择在创作中塑造新的民族形象。在传统和现代的交汇点上,一些在多元文化视野中重新审视本民族历史文化的作品被评论家认为是对“世界性”主题的开掘。

中国作协少数民族文学委员会名誉主任丹增认为,改革开放以来,长期封闭的少数民族文学不仅走向了全国,而且向世界敞开心扉,涌现出一大批不同环境、不同习俗、不同文化、不同阅历的各民族作家。他们在继承本民族传统文学的基础上,大胆吸取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的有益营养,使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许多优秀新作被译介到国外,许多艺术手法高超的作品在国外频频获奖,许多创作风格独特、题材内容新奇的作品受到读者青睐。

西藏自治区作协副主席尼玛潘多说,在物质极其贫乏的年代,藏族先民得以在高寒地区生存繁衍,其强大的精神力量是不可忽略的,这样的精神传承至今,体现在坚韧的民族性格和悲悯宽容的人文情怀中。如果要传达和体现这种精神,必须学会审视和反思传统文化,懂得拂去罩在生活之上的任何虚浮,抓住生活的本质,在保留鲜明民族性格的基础上,创作出具有生活温度的作品。惟其如此,具有独特民族性格的文学创造才能被其他民族接受和认同,这样的文学作品才能够成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力量。

《南方文坛》主编张燕玲谈到,南方少数民族文学有着繁复魔幻的文化传统,各族群间既有共性也有个性。生机与繁茂,想象与幻觉,同生共长,体现于作家的文本中便透出独特的边地文化的异质性,形成了文学多样性的审美表征。广西少数民族作家既植根于传统,又别于前辈多拘于传统的创作之路,各自创造了具有独特美感的文学样貌,或犀利劲道、野性先锋,或丰润深厚、灵动隐忍,既体现了文学作品的现实感与时代感,又实现了各自的美学建构,以及广阔的艺术多样性,成为中国文学别具一格的风景线。

多举措持续助推少数民族文学发展

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始终是在党和国家、各级作协组织的重视和各民族作家的共同推动下实现的。

1979年,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成立。198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成立;同年,中国作协成立民族文学委员会,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召开。1981年,中国作协与国家民委成功举办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评奖;同年,《民族文学》创刊,中国作协文学讲习所(1984年定名为鲁迅文学院)开设少数民族作家班。1983年,《民族文学研究》创刊。

1981年,秉持“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完美统一”的标准,国家民委和中国作协举办了首届全国少数民族优秀作品评奖。1999年,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更名为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2004年,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与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一起,被正式确定为由中国作协主办的国家级文学奖。至2016年,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共举行11届,总计评选出743部作品,746位各民族作家、评论家、翻译家获此殊荣,越来越多民族的作家获得“骏马奖”表彰。“骏马奖”的设立深刻地推动和引领了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为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经典化和知识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各项举措的持续发力,中国作协少数民族会员队伍日渐壮大。据统计,目前中国作协会员共12211人,其中少数民族会员1464人,占比12%,少数民族会员人数逐年稳步增加,并覆盖55个少数民族。人才队伍的培养与壮大,有力推动少数民族文学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民族文学》主编石一宁谈到,作为由中国作协主管的唯一国家级少数民族文学刊物,《民族文学》2009年创办蒙古文、藏文和维吾尔文版,2012年创办哈萨克文版和朝鲜文版。出版汉、蒙、藏、维、哈、朝等6种文版,这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期刊界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对推动母语阅读与创作、促进多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民族文学》汉文版2019年再次扩版,进入刊发长篇作品的期刊行列。

青海省作协副主席曹有云结合自己在青藏高原持续近30年的文学实践谈到,包括他在内的一代作家正好赶上了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繁荣发展的最好历史机遇期。“几十年来,少数民族文学好比滔滔江河,奔腾前行,波澜壮阔。值此新中国成立70年之际,尤其庆幸我不是站在岸上的看客,而是这壮阔江河中的浪花一朵,得以汇入文学的巨流、梦想的长河。缘此,由衷感谢中国作协,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和敬爱的祖国!”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嗨!您好:
欢迎来到 深圳特区便民网。
我的名字叫丫丫
很高兴能够为您服务!
如果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还没有账号请微信扫右侧二维码或QQ登录。注册会员
返回顶部